碳排放
- 碳排放權交易,中國大步踏出自己的路
- 港媒:碳排放的“死亡成本”值得关注
-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
- 中国碳排放管理员,来了
- 新职业浪潮:碳排放管理员,每年帮企业管理上亿资产
- 海南试行碳排放环评 “两高”项目同时开展环评和碳评
- 为进入全国碳市场做准备 部委摸底重点行业碳排放
- 香港将以更进取的策略实现2030年削减碳排放目标
- EIA:美国今年碳排放量将创下自1991年以来最大增幅
- 河南省碳排放权交易有了服务平台
- 极端天气拷问碳排放大户,8大房企去年碳排放均超2000万吨
- 工信部将加快建立健全汽车行业碳排放标准
- 上海市建筑碳排放智慧监管平台预计年内建成
- 快讯:山东将在电解铝等重点行业开展碳排放环评试点
- 中国碳卫星监测碳排放,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
-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:零碳园区、社区如何进行碳排放核算、评定?
- 因拒绝收紧碳排放目标,宝马和戴姆勒在德国被起诉
- 北京分两步实现“碳中和” 将建近零碳排放城市
- 为什么准确测量碳排放对于减少碳排放至关重要
- 北京将建近零碳排放城市
- 山东出台《意见》引导释放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潜力
- 双碳”目标下的中国建筑业: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比重过半,如何实现碳中和?
-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,谁是主角?如何交易?
- 专家称企业有序减碳需多方合力推进
- 中方呼吁: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减排 更早实现净零乃至负碳排放
- 在中国,跨国车企碳排放不达标尤为严重
- 马斯克称非常需要碳排放税 Model Y将成特斯拉最畅销产品
- 碳排放的另一种“成本”:每3.5个美国人制造的二氧化碳就可能致1人死亡
- 碳排放权期货上线在即?碳市场将补充关键一环
- 住建部:建筑碳排放计算作为强制要求,2022年4月1日起实施
- 生态环境部: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降低了18.8%
- 联合国:交通部门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4%,减排任务艰巨
- 白重恩:建议将碳排放配额免费发放给终端用户
- 今年碳排放强度将降百分之三左右
- 哪些企业有碳排放指标?
碳交易
- 菲律宾对煤炭,热电厂征收碳税的讨论
- 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揽子政策酝酿 分配方案望近期发文
- 碳强度下降目标提前3年完成,排放快速增长局面得到初步扭转
- Wood Mackenzie:即使加速能源转型也无法使全球变暖低于2度
- 全国碳排放交易已达2.7亿吨
- 中国‘用能权+碳排放’双市场配额优化及衔接机制研究
- 加拿大2030年前将逐步淘汰燃煤发电
- 周年在即,碳市场建设三大难题待解
- 评论:碳捕获,利用和储存终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
- 国家碳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激活
- 中国低碳能源发展蹄疾步稳
- 新形势下全国碳市场建设面临着火电亏损、电改协调等诸多“拦路虎”,业内人士各抒己见
- 运输业连续3年成为美国碳排放的最大源头
- 挪威跨国能源公司Equinor已获得海底大陆架碳捕集存储项目许可
- 如何看待碳捕集技术的未来发展?
- Artur Runge-Metzger:2050年实现全面去碳化以及气候中和的欧盟
- 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技术,可以低成本地捕获发电厂的碳污染
- 山西省政府:积极推行煤层气矿业权改革 探索区块退出机制
- 荷兰鹿特丹港启动500万欧元“气候友好型航运奖励计划” 推广低碳燃料
- 碳捕获系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电能和氢燃料
- 北欧五国签署联合声明:争取比世界其他国家更快实现“碳中和”目标
- 国际能源署关于《世界能源展望2018》中碳排放的解析
- 北京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已超过煤炭,预计2022年热泵系统占全市供热面积的8%左右
- 巴西碳捕集新技术:将碳气体储存在洞穴获取清洁能源
- 英国Drax电站的创新生物能源碳捕集与封存(BECCS)试点中捕获CO2
- 朱法华答记者问: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 超低排放不能有丝毫松懈
- 中广核首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开发项目“吉打”太阳能电站达到商运
- IEA《全球煤炭市场报告(2018-2023)》:中国煤炭消费将呈结构性下降
- 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的分析
- BP世界能源展望:电力业脱碳将为碳减排发挥核心作用
- 2018年全球碳排放创纪录
- 二氧化碳的最佳处理方法或是将其“还原”成煤
- 法国能源集团Engie向零碳转型 3年内退出20边缘化个国家
- 分析生物质发电当前存在的几个实际问题
- 全国碳市场试点配额累计成交二氧化碳3.1亿吨,累计成交额约68亿元人民币
碳中和
- 中国石油“我为碳中和种棵树”活动正式上线
- 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
- 碳达峰碳中和、一带一路……第三场“委员通道”聚焦这些热点话题
- 中核集团成功发行 “碳中和”绿色公司债券
- 扎扎实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
- 国家、省及企业碳排放量核算及碳排放来源
- 回望2021,碳中和元年开启
-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总体组审议通过《工业互联网碳达峰碳中和园区指南(2021)》
- 数字人民币碳中和试点扩容 大规模切入外卖、网购机票火车票等低碳场景
- 碳排放管理师一个新职业,新机遇,好前景,好未来的职业!
- “碳中和”之路:中国体博会在行动!
- 国家会议中心发起“中国会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宣言”
- 迈向2060碳中和,赋能零碳社区与城市” 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
- 俄罗斯“稳扎稳打”寻求碳中和
-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: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
- 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圆满落幕
- 各名企碳中和承诺或将带来产业链变化
- 2021世界数字经济大会完成签约50个项目,涉及碳中和等领域
- 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将于10月21日发布
- 中国第一个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成功首航!乘机有啥不一样?
- 习近平:中国将构建起碳达峰、碳中和“1+N”政策体系
- 中国碳中和之路怎么走?专家:高质量发展是关键
- 绿色低碳,豫有所为——首届中原碳达峰、碳中和论坛在郑州隆重举行
- 又是一年取暖季,碳中和征程起始之年,清洁取暖怎么干?
- 碳中和背景下氢能利用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:从危化品到清洁能源
- 中国如何走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?
- 碳中和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
- 最近很火的“碳中和”到底是什么?跟我们有什么关系?
- 聚焦“碳达峰碳中和”目标,助力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——2021智慧电力高峰论坛暨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讨会成功召开
- 多省出现了“限电限产”,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是重中之重
- 碳能自行车、低碳马拉松……
- 聚焦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:空间遥感技术来了!
- 全球碳排放最大单一机构“被抓”,是美军!
- 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获得认证
- 聚焦合作,碳中和与绿色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在京举行
碳达峰
- 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
- 2022年人大代表&清华专家建言能源转型
- 用能第一大户减碳步子,快了还是慢了
- 清洁能源替代助力钢铁行业深度脱碳
- 2022年电力供需:保供任务艰巨,正确认识煤电价值
- 重磅!《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》发布
- 河北将创建100家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
- IBS2022云端分享会正式上线!第一期嘉宾曝光: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首任首席专家李景明研究员
- 解振华率团出席达沃斯论坛:中国将从政策制定、能源转型、森林碳汇三方面采取行动
- 习近平:不符合要求的(高耗能、高排放)项目要坚决拿下来!
- 中国石油倾力打造“低碳能源生态圈”
- 两部门:2030年前,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峰
-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《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
-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将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
- 生态环境部:“十四五”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
- 生态环境部:全力推进碳达峰 能源、工业等为重点领域
- 三峡新能源 & 金风科技高层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
- 银华光伏50ETF将于1月18日上市
- 生态环境部:鼓励能源、工业、交通、建筑等重点领域制定达峰专项方案
- 华能集团舒印彪:十四五,全力打造新能源、核电、水电三大支撑
- 生态环境部:2021年要编制实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
-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召开
- 山西今年开展碳达峰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
- 外交部就2020年中欧班列首次突破"万列"大关等答问
- 华电集团采取有力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,有望202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
- 科技部:到2025年部分高新区实现碳达峰
- 姜耀东: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
- 重磅会议| 南国机电·2021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-2号通知
- 加速改革转型!河南能源与央企民企开展战略合作!
- “绿电7月在青海”系列活动助力青海率先实现碳达峰
- 北京市将重点发展9大绿色创新技术
- 欧盟:解决能源危机关键在于”加快向清洁能源过渡"
- 南网国际联营体成功获得智利首个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执行和开发权
- 河北出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 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
- 亚洲有色金属绿色智能生产峰会2022(Asia Green Smart Non-Ferrous Metal Plant Summit 2022)